中年小说 > 第五个季节
+

第四十四章

2020-10-19 10:52:07    作者:一壶漂泊    来源:www.ncrxsw.cc

我们对《农村人小说》地址不定期更改,收藏《言情村www.yanqingcun.com》永久不丢失!
  奇迹无处不在,建筑上,古代的中国有长城、都江堰、京杭大运河等,现代有三峡工程、青藏铁路等,若坚定、坚持,奇迹总有发生的那一天。

  李秋生就用他的行动证明了这一点。

  12月初的一天晚上,郑世轩洗完澡对着镜子,修理起胡子,看到长长了的头发,想着趁周末休息时去理一下,他拂了拂了白又有些长的头发,忽然发现发根隐隐有了转黑的迹象,又仔细的看了看,现在那些长了的白发从发根往上有一小半儿已开始转黑,只是由于头发长了,前半段又是白的,所以一直就没看到;这黑也不是乌黑,是灰,虽是这样,也比以前要好的不知道有多少,他在想,难道真有传说中的枯木逢春?心里有点兴奋的他,竟上网查了起来。看到网上的说法后,他又到厨房里翻了起来,果然,看到了核桃、黑豆、黑芝麻之类的食物;这才明白,为什么李秋生每天都打一杯豆浆给自己;一开始他以为是为了胳膊,难怪当初问他买这些做什么,他只是笑笑,现在看来,原来是他用心了。

  想到这里,他的眼前浮现了一张笑起来左脸上带着浅酒窝的脸,拿起烟点燃,走到阳台上,把视线投向了二楼的阳台。

  郑世轩的白发,不是随着年纪增长的自然白,也不是因为身体有毛病而白,而是因为一连串的打击后,精神过度忧伤而白;当初李秋生在医院,向医生询问白头发的事,医生问他原因时,他想到他的眼神,想到在急诊室时的挺“枪”事件,再结合那几个月的相处,猜想他是因为忧思过度,只是他想的“忧思”是郑世轩操心工作上的事,并不知道原因是因为三年前的那件事,阴差阳错的也猜对了;他听了医生的话后,就想试试,因为只是单纯精神上原因的话,只要心态上调整得当,再加饮食上的调理,还是有可能好转的,不然,也不会明知道自己下棋不是他对手,还说出贴纸条的法子给自己找郁闷,让对方开心,他这是想让他在精神上愉悦放松起来。

  一个人的爱情,就是这样,不管过程和结果怎么样,我们都会为之心甘情愿的付出。

  第二天,郑世轩也没有说这事,等到周末时,两人开着车去理发了,到了一家小理发店时,郑世轩对李秋生说:“就坐在车里,别跟来了。”

  李秋生问:“为什么?”

  “小理发室又不会开空调,这么冷的天,你出来找冻啊,给我在车里坐着。”一个简单的理由后,他故意板着脸用命令的口气说道。确实,南方的冬天不像北方,房里都有暖气。

  李秋生看到他的表情,哦了一声,很听话地在车里坐着,听起了歌,他哪里想到郑世轩想给他一个惊喜的心思。

  在车里等了有一个小时,也不见他出来,实在是坐不了,正打算下车去看看,却看到门开了,郑世轩出来了,看向他的头发,不再是一大片白,转变成灰白了,李秋生也吃了一惊,没想到还真有效果。郑世轩上车后,他还是盯着他头看,郑世轩笑着问他:“看什么?不认识了?”他也没说头发的事,也笑着说:“你的耳朵上有没清理干净的发茬。”说着,伸出手在他耳朵上抹了一下:“没了,开路了。”看到调理有了效果后的他,提也没提这事,自己在心里高兴着,缓缓地开着车,哼起了歌。

  郑世轩在边上看着他的样儿,也知道他心里高兴,就说:“专心点开车,这车,你不开个上万公里的里程,就算不上一个真正的司机。”车里的暖风把温度抬的高,郑世轩的心情也非常好,脱下了身上的大衣,说:“去江边看看。”

  顺着这条东西走向的路,背对着太阳,驾车来到江边,两人下了车,沿着江堤走,没走几步,看到江堤护栏不知道被谁弄了一个缺口,李秋生从这个缺口下去,一跃,站在了防波浪用的大石块上,回头看了一眼郑世轩,他也已下来,正要往石块上,伸出手拉着他的手,两人并排站在上面望着大江东去。

  李秋生看到他并没有穿大衣,就问:“轩叔,不冷吗?”

  “还可以。”

  冬天的太阳下山早,两人还没站一会,阳光已西斜到江中间,远处若隐若现的对岸在斜阳下,透尽了冬的萧瑟美。

  郑世轩背着双手,挺着比春天时明显发福了的肚子,看着远处叹说:“夕阳无限美,只是近黄昏。”

  李秋生侧头看着藏在随着江风拂动的胡子下的脸说:“夕阳无限美,何愁近黄昏。”

  郑世轩扭着看了一眼李秋生问:“为何有此一说?”

  李秋生看着江面,不自觉地学着郑世轩的样儿,背起双手,挺着已现了的小肚子说:“我曾说过,晨曦刺眼,午阳炙热,唯有夕阳,光线柔和,而在这柔的同时,又显得天地最为宽广,之所以显得天地宽广,是因为光线的角度,观赏园艺最佳的时间在这个时间段,也就是这个原因,这时的阳光,不仅自身美,也能突显出在其照耀下的事物的美。您这里的夕阳也有感叹人渐的意思,都说四十不惑,五十知天命,这个“知”是建立在“不惑”上的,经历了世事后,不为外事和自身所惑,人逐渐由静到淡的一个转变,这个淡中,有着许多沉淀,沉淀着思想的深度、知识的厚度,视野的广度,也可以说这是一种明了世事的境界,这些都是我们这些年轻人所不具备的,也无法具备的;这个年龄段的人最可爱,这可爱,不是像小孩的那种天真可爱,而是那种博大的可以去爱,也值得爱,所以…。”察觉到要跑话题了,微停了一下又说:“夕阳把晨曦的刺眼变成了柔和,午阳的炙热化成了温暖,再结合自身的角度,不仅是自身美,也美了世间,既然这样,何必叹?何必愁?为何不去欣赏?古今往来,世人皆叹夕阳近黄昏,若夕阳有知,也会叹世人不知他。”

  这段话,李秋生没想到竟说出了自己喜欢中的原因,再往后,就有可能说漏嘴,他只好又把话转到夕阳上。

  听完李秋生这番似是那么一回事的话,郑世轩侧过身看着一直望向江面的他,笑问:“小子,这都是跟谁学的?”

  李秋生看了一眼他,又把视线转向江面,说:“跟一个一脸络腮胡子,我喊他轩叔的人学的。”

  郑世轩看到他和自己一模一样的站姿,脸上的笑更盛,伸出手拍拍他的后脑勺。

  “又到年末了,越来越忙了。”郑世轩在那看着江水说。

  “是啊,又是冬天了,一年四季春、夏、秋、冬,轮回的转。”李秋生忽然想到了那个在心里很久了的问题,就问:“轩叔,你说,除了这四个季节,还有第五个季节吗?”

  听到李秋生的所问,郑世轩没有立即回他,也不再近看江水,抬着头,深邃的眼睛顺着斜阳眺向了远方,思量起来。

  傍晚的江风渐大,李秋生感觉到冷,看到在想事的郑世轩身上衣服不多,他没吱身,返回去拿大衣去了。

  对于李秋生的问,郑世轩想着他刚才那番说辞中的一部分,又想到了苏轼在黄州野外遇雨时写的那首《定风波》:莫听穿林打叶声,何妨吟啸且徐行。竹杖芒鞋轻胜马。谁怕?一蓑烟雨任平生。料峭春风吹酒醒。微冷。山头斜照却相迎。回首向来潇洒处,归去,也无风雨也无晴。这词的上阙表达出了经历磨折,倔而不屈的精神,也显出了心灵沉静的一面;下阙则是经过这一切之后,蓦然回首,那风,那雨,那日光,竟突然变得模糊起来,曾经的一切都已不再重要,终于走进了一种平和状态,达到了心态的跃升;心态,对,世间的季节早已划分好,如果非要说有第五个季节,那就是心态之说。

  刚想到这里,郑世轩觉得有东西披在自己身上,回过神,看到李秋生正帮他披大衣,他穿上后,李秋生拽着大衣襟,两人面对面,又帮他扣好衣扣;郑世轩看他做着这些,身暖心也暖,李秋生抬起头,两人凝视着对方,郑世轩突然向他面前小移一步,李秋生向后退一点,又移一步,再退,再移一步,还退,三进三退后,他一把拉住李秋生,说:“还退?再退就要掉下去了。”李秋生回头看了一眼脚下,真是只差一点点他就要从石头上掉下去了。拉着他往中间走了走,哈哈的笑了起来,浑厚又爽朗的笑声,惊起了附近江面的水鸟,视线随着飞在空中的水鸟在转,最后停在了远处,大声的说:“春有百花秋有月,夏有凉风冬有雪。若无闲事挂心头,便是人间好时节。小子,这就是第五个季节。”再次回头看着他。

  李秋生在心里默念那四句诗,两人相视的这一刻,看到郑世轩的眼里好像在闪着光,犹如夜空里明亮的北极星,给行人指引着方向。

  李秋生没敢再和他对视,咳了一声,转过身看向江对面已没有多少了的余晖,想着刚才的三进三退,他不知道他为什么会进,更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退。

  江风咧咧地吹着,郑世轩的大衣虽厚,衣下襟依然被风吹的直摆动。李秋生下去,拿出手机打开摄像头,选了一个角度,喊:“轩叔。”

  听到喊声的他带着微笑侧身看向李秋生,李秋生笑着按下了拍照键。郑世轩笑了笑,下去看看照片,还可以,问:“拍我做什么?”李秋生把头一扭说:“不能说,这是秘密。”……

  第二天下午,厂里的领导和主管们开了个会,会上说:元旦后的第一个周末,厂里要搞个联欢会,因为过了元旦,这个厂就是建厂三十周年,再说,也要过春节了。联欢会以唱歌为主,唱得好的还有奖品,这话一出,问题来了:厂里几百号人,去哪里办联欢会?这些人怎么去?厂里是轮班倒的,在上班去不了的工人怎么办?奖品是什么?有奖品,如果大家报名要唱的人太多,又怎么办?……七嘴八舌的讨论起来。

  厂长也和郑世轩听着大家在那说,过一会儿,厂长说:奖品,场地,设备,来去的问题都好办,主要是有多少人唱,去不了的工人怎么办,上限为三十首歌,下限二十首歌,每个部门最少唱一首,生产部人多,可以协商到名额满为止;在上班去不了的,每人加工资,报名就在各部门主管那,一个星期后上交曲目,好做安排,又要求在各个车间贴通知。

  这消息一出,厂里炸锅了,也有人欢喜有人忧,像财务部,人事部,都只有四个人,没人唱怎么办?李秋生也愁了起来,算上他这个主管,也就九个人,一问,都不愿唱,当着那么多人唱跑了,太丢人,生产部就不同了,人太多。

  晚上,李秋生特意做了几个拿手好菜,又拿出酒。郑世轩看到这些,知道这小子肯定有事要说,不然,自己自从出院后说要喝酒,他总是说医生说过,饮食上不要辛辣,不动声色等着他。

  一杯酒下肚后,李秋生说:“轩叔,说个事。”

  “你说。”郑世轩笑了。

  “那个要求能不能改一下?”

  “哪个要求?”

  “就是每个部门最少唱一首歌的要求。”

  “怎么,你们部门个个都要唱?行啊”

  “不是,我是说要不,那个要求取消,你看,财务部,人事部,人少,没人唱怎么办?”李秋生也没说自己部门没人唱,而是先抬出别的部门。

  听到这里,郑世轩知道他那部门肯定也没人唱,便说:“别拐弯抹角的,你直说你那个部门没人唱不就行了。”

  李秋生端起酒杯,笑着说:“轩叔,来,碰一个。”被直接点出心事的他,没有直接回答,只有拿酒来说。

  一杯干了,倒满,问:“轩叔,行不?”

  “没有规矩,不成方圆,再说都定下来了,不能改。”郑世轩正色的说。

  “这不都是您和厂长定的,在厂里你们可是老大,能改吧。”

  “又不是黑社会,哪来的老大,再说,你看哪个老大定下了事,又改来改去的?”

  听了这话,李秋生挠了挠头,又端起杯来和他碰了一个后,无计可施的他叹了口气,幽幽地说:“古有战士战死沙场,今有秋生死于唱歌,呜呼哀哉,何其不幸。”

  郑世轩被他这句话逗乐了,问:“你昨天不是哼得挺有劲吗?现在又不行了?”

  “轩叔,你也知道那是哼,不是唱啊。”

  “这样吧。”

  “怎样?”听到似有转机,李秋生忙问。

  “今晚上,你要是把我喝醉了,就可以。”

  李秋生想到端午节的那场酒说:“今生无望”

  “要不然,下棋赢了我也可以。”

  “您这不是为难人吗?我哪有那水准。”他苦着脸说。

  “明知山有虎,偏向虎山行,别人知道迎难而上,你倒好,知难而退。”

  “我这是有自知之明。”

  ……

  两人边吃边喝边贫嘴,到最后,李秋生想了一个办法说:“轩叔,您要是唱一首,我就唱,唱得不行,大不了以后天天戴口罩。”

  心里乐开花了的郑世轩,早猜到他到最后会出这一招,故意面露难色;李秋生看到后,有点儿小得意。

  吃好了,放下筷子的他,看着李秋生说:“这个,这个……。”李秋生听他半天也没说出来后话,笑了起来。“行,满足你这个想法。”李秋生当然以为自己得逞了,举起了胜利的手势。“我就唱一首。”说完,郑世轩呵呵笑了起来。

  “啊……!”他这才明白过来,原来,他早就下好了套,等自己钻。

  搬起石头砸了自己脚的李秋生,无话可说,只好认命,无奈的叹口气,笑了笑,收拾起了桌子,不忘问:“轩叔,您打算唱什么歌?”

  “不能说,这是秘密。”郑世轩想到昨晚问他拍照做什么时的情景,也学着他的样,得意的说。

  李秋生开始找歌了,他想到了一首自己上初中时听到的一首老歌,找到后,又开始跟着原唱一遍遍地唱;郑世轩这个月的应酬很多,几乎没在这里吃过饭,元旦前后那几天,由于集团公司的各种会,都没有回来。

  终于到了这一天,中午食堂加餐,大伙儿都争着打饭,看着里面人多,李秋生就和几个也要唱歌的同事在食堂大门外说唱歌的事,听到身后有人说:“怎么还不进去吃饭?”听到的同事都在说:“厂长好,郑顾问好。”李秋转过身,正要说话,看到郑世轩身边的人后,张开的嘴,再也没有合上,那张胖乎乎地圆脸,那双笑起来弯如月牙儿的眼睛,还有藏在胡子下面的薄嘴唇,这是张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脸了,竟然是苏清恒。
我们对《农村人小说》地址不定期更改,收藏《言情村www.yanqingcun.com》永久不丢失!
阅读:945    评论:0
  • 相关文章
  • 热门文章
  • 相关评论
<p align="center"><span style="color:#FF0000;font-family:SimSun;font-size:18px;"><strong>农村人小说网 - 农村版www.ncrxsw.net</strong></span></p><p align="center"><span style="color:#000000;font-family:SimSun;font-size:18px;">本站所有小说均为网络收集,版权为原作者所有,若侵了您的权益请于本站管理员联系。</span></p>
【电脑版】  【回到顶部】